联系我们

加盟咨询


负责人:丰华
联系人:吴小姐
联系电话:0571 81729294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8:00-16:45
官方公众号:文体旅产业联盟


从“艺术乌托邦”到“文创产业硅谷”,宋庄独辟蹊径的蝶变之路

从“艺术乌托邦”到“文创产业硅谷”,宋庄独辟蹊径的蝶变之路

* 来源 : 丈量城市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22-02-11 * 浏览 : 35

前言

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艺术创意小镇——宋庄,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最大的艺术家聚集地,也是全球拥有最多美术馆的地方。虽然在艺术领域,宋庄已占据一席之地,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未建立完成的产业生态体系,宋庄的区域经济仍处于低位循环。经过新一轮城市更新的规划和改造,艺术产业逐步形成,艺术家新乡民与原住民的工作与生活也实现了共生与平衡。

早在1994年,方力钧、栗宪庭等先锋艺术家悄然来到宋庄,自此种下了自由的艺术种子。随之陆续有来自国内外、怀揣梦想的艺术家“北漂”到这里,如今,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艺术家在这里生活、创作,从事绘画、雕塑、诗歌、音乐、影视行业等工作。在这个面积不到4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有数千个艺术家工作室,三十五家大中型美术馆。宋庄,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最大的艺术家聚集地,也是全世界拥有最多美术馆的地方,成为承接新中国自由艺术理想的精神乌托邦、闻名海内外的艺术桃源之乡。


兴于艺术

亦困于艺术


在艺术界,宋庄已经名声在外。然而,站在一个城市观察者的立场来看待宋庄这片发展中的区域,则会发现,早期的宋庄,在其光鲜艳丽的艺术外壳下,隐藏着更为深层的矛盾。


有人曾指出,“世界上有两个宋庄,一个是地理上的宋庄,一个是艺术上的宋庄”,清晰地展现出宋庄的矛盾来源——艺术上的宋庄是成功的,但是地理上的宋庄却伴生诸多问题。


虽然艺术给宋庄带来了名气和无价的“精神财富”,但这种精神财富却大多未变现成为具有效益的“物质财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未建立产、供、销及衍生产品的完整艺术产业链,宋庄艺术所属的第三产业经济占比始终较低,这让宋庄常年吃着瓦片经济的老本儿,区域经济陷入低位循环。

此外,外来人口的迁入,也为宋庄带来了远高于周边村镇的治安隐患,这加剧了本地居民与艺术家之间的矛盾。“两个宋庄”的隔阂成为了阻碍宋庄发展的最大壁垒。 


艺术驱动的

“宋庄答案”


这不是宋庄所面临的独有问题,国内外的历史经验早已为我们指明了艺术区产业化的两条路径,一条是走向“士绅化”的时尚艺术街区,另一条是通往以原生绿色为基底的“艺术原乡”。


“士绅化”是常被选择的那条路。格拉斯(Ruth Glass)的笔下,它是20世纪伦敦市区的中产阶级迁入工人阶级邻里,草根艺术家在日益高昂的租金与消费下离开原生土壤,仅少数颇具声誉的艺术家得以留下的现象。相似的故事发生在纽约苏荷、巴黎左岸、伦敦南岸、东京立川,以及北京798、上海M50等区域……


法国巴黎近郊的巴比松则走上了“更少人走的那条路”。这个诞生了一个画派、一系列大艺术家的油画小镇,选择将名人故居作为主要抓手、艺术场景作为辅助手段,保留岭上原野风貌,去商业化的发展怀旧旅游。这个仅有1000余人的迷你小镇每年吸引着上百万人前来参观,被称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艺术原乡”。然而,仅依靠初始的文旅观光游,无法形成产业链,导致巴比松至今未能吸引具有量级的艺术馆入驻。

宋庄,选择了另辟蹊径。将艺术做成一套完整高效的产业链、连接“两个宋庄”,是宋庄化被动为主动、实现“艺术驱动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迁至通州,宋庄也从一个村镇级艺术区转变为城市级艺术区,服务范围和人群的变化促使宋庄尽快做出抉择。


在宋庄,“留住艺术家”的需求显得更为紧迫,失去艺术家对宋庄来说不仅意味着失去了“原真”,更是失去了立足的根基。没有工厂区那样充满工业风的朋克时尚外衣,没有798街区的丰厚商业资源,也没有巴比松的美丽沃野作为诗意底板,作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艺术家聚集区,人是宋庄最大的底牌和最好的资源,可以说“没有艺术家,宋庄也就不再是宋庄”。


因此,宋庄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既走向大众、走向商业,也留住原生、留下宝贵的艺术家。这二者实际上并不矛盾。拥抱大众和商业,这是艺术区将艺术做大做强、发扬光大的必然选择,也是艺术家自己的选择。于艺术家们而言,“任何一个现世成功的艺术家都是善于拥抱商业的”。


选择宋庄,并不意味着选择“避世”,而是选择与北京这座大城市近一点儿,在“入世”的喧嚣中寻觅灵感与商业机遇。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艺术是实现区域更新、构建社区公共环境魅力的绝佳手段。随着审美成为Z世代最大的消费动力,区域所独具的艺术魅力正成为吸引大众的独门秘方。


同时,艺术也是区域产业提升能级的驱动源泉,可作为一种最为灵活的IP,伴随科技加持,融入一系列都市工业,包括工艺美术品、品牌商标、广告和软件的设计制作,为区域拓展视觉产业机会提供可能,成为“引人留人”的种子。来的人多了,机遇也就多了,这是宋庄艺术家和本土居民所共同期盼的。


硬核举措

完善产业生态体系


打造一个留得住艺术家的艺术社区,始终是宋庄的首要目标。而实现留住人的关键是,能否满足人们的各层级需要。宋庄正以此为方向推出多重硬核举措。

01

从底层机制入手,提供房屋保障

房屋,对于需要宽敞、私密空间进行创作的艺术家来说,包含着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基础需求,可以说是最底层而又最核心的需求。但一直以来,房屋问题也是宋庄艺术家面临的最直接、棘手的问题。


在通州副中心规划之际,宋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底层机制入手,为艺术家提供核心基础保障。比如:保留集体土地性质,统筹把控开发用途;创新宅基地更新模式,保障建设合法合规等。


02

助协会机构运作,搭建服务桥梁

作为自由职业者,艺术家的生活和工作是缺乏固定、有保障的公共服务的,如社保缴纳、职称评定等。宋庄的解决之道是:大力支持各大民间协会机构充当公共服务桥梁。


目前,宋庄共有“艺术促进会”“艺术场馆联合会”“艺术服务业联合会”“艺术区新联会”四个服务于艺术家、艺术产业发展的民间机构组织。也充当艺术家、艺术机构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在了解艺术家与艺术机构的利益诉求和实际需求的基础上,为他们解决创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03

促产业功能扩展,完善艺术生态

对于艺术家来说,产业生态越完整,艺术家创作越自由。宋庄正是意识到这一点,这些年来一直重视艺术产业链条的扩展、完善。


补齐高能级产业服务,助推艺术产业整体升级


自国内第一个村级美术馆——宋庄美术馆落成以来,宋庄的美术馆大大小小,如雨后春笋涌出。据统计,宋庄共拥有220家画廊,50家一千平米以上的美术馆。


但这些美术馆与画廊多数级别较低,且缺乏运输、消防、保险、安保等规范条件。因此,宋庄在新的规划方案中,将新建一处2万平方米以上的旗舰美术馆和一个艺术展馆群,解决场馆能级问题,强化、升级商贸会展功能,使其作为艺术产业的窗口,进一步吸引艺术产业集聚。


同时,于2020年动工的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预计将于2023年建成运营,它将补齐宋庄艺术产业链上一直缺少的规范化艺术品交易环节。

引入专业孵化机构,完善新锐艺术家成长环节


青年艺术家的成长一直是促使艺术区发展生生不息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宋庄引入新锐艺术家孵化机构——英诺艺术空间,在小堡文化广场打造了首家艺术融合空间。


作为发掘及服务新锐艺术家和新藏家的空间载体,英诺艺术空间(宋庄)此后也将定期举办展览,探索艺术与科技、生活美学的融合发展,推出艺术与科技、生活美学、新商业私享活动及艺术家驻留加速计划等项目。


艺术家“走出去”,融入世界艺术生态


自2015年起,宋庄镇每年支持宋庄艺术家开展“一带一路”中国-北京文化万里行活动,该活动由中国美术馆于2013年发起。


五年时间内,近60名艺术家前往27个国家,举办了“新丝绸之路全球文化交流之旅”“印迹国中——一带一路全球文化交流之旅”等近100场系列活动。同时,也邀请了国外艺术家50余人到中国美术馆驻访交流、创作并展览。


软性技巧

扩大艺术产业能级


为了让艺术走向大众,产生更大能级的影响力和消费力。宋庄将艺术面向大众开放,吸引大众来感受、体验、消费艺术;同时也让更多与艺术相关的产业能够入驻宋庄,构建更广阔丰富的产业生态,促进艺术与相关产业的动态交融发展。

01

设计赋能城市更新,释放艺术能量值

如今,宋庄的应对策略是放大“设计力”,缩减“建设成本”,用设计解决90%的问题。同时实现城市美育功能,让艺术由环境渗透,提高公众的艺术素养。


设计、投建线性艺术公园,更新公共休闲空间

2021年,宋庄小堡村的村口新添了一处占地上万平方米的开放式线性艺术公园,吸引了众多艺术、建筑、景观爱好者前往打卡。本项目是宋庄艺术商业示范街的入口,也是艺术创意小镇南区中轴线上的重要节点,与小堡文化广场、印象街项目构成整体景观系统。


改造更新小堡文化广场,升级消费休闲空间

小堡文化广场曾经设施陈旧、业态低端,人流吸引力与公共服务能力不足,在本次城市更新过程中,其定位于打造成为一个开放式艺术体验商业街区。广场保持了原有的建筑主体结构,在原街区建筑的基础上做减量和品质提升,重点以红砖与钢结构有层次的结合,提升了建筑外立面及内部空间,突出设计感,全面升级了业态和品牌。


举办宋庄文化艺术节,以节庆升级城市文化氛围

艺术集市,是新人艺术家们初露头角的舞台,更是传播名气、做热旅游的有效手段。但人头攒动的艺术活动也带来了更严峻的城市管理挑战。基于此,宋庄转变社会治理逻辑,变“管理”为“服务”思维,以更精细化和数字化手段保障节庆有序开展。


2021年的宋庄文化艺术节,是宋庄以“巧实力、轻启动”策略实施城市更新的最佳实践,化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特约开设艺术市集。


02

业态宜游化,拉近大众与艺术的距离

过去,宋庄虽然拥有众多的艺术工作室,但普遍不对外开放。如今的宋庄将艺术资源向大众开放,让更多人感受艺术、了解艺术、消费艺术。

开放艺术家工作室,让大众与艺术源头相遇

宋庄最宝贵的艺术资源是艺术家,但以往艺术家们总是闭门创作,与大众距离甚远。现在,宋庄开始逐步推动艺术家工作室开放,使艺术家触手可及,让热爱艺术的人们可以在轻松开放的环境中了解艺术家的工作、进行艺术交流,增强大众对艺术的了解。


整合推出宝藏店铺资源,让大众在消费中感受艺术

宋庄在自由生长的过程中,自然而然衍生出了许多具有艺术魅力的宝藏店铺。如今,宋庄正整合魅力店铺资源,招引更多时尚潮流业态,向大众推出。


仅2021年发布的“宋庄促销费地图”上就涵盖了餐厅36家、咖啡茶馆6家、书吧2家,绘画、音乐、手工12家,旅游、酒店、民宿3家。它们大部分集中在潞苑北大街以南、徐宋路以东的小铺原生态村。这样的密集度,使它们形成了极适合探店的艺术消费街区。


03

科技赋能艺术,扩大艺术产业圈层

过去说起宋庄,最直接的印象是画家和画家村。事实上,现在的宋庄不只有画家,借力科技赋能,宋庄正拓展更多元全面的艺术门类,比如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影视艺术制作、建筑设计、艺术培训等等,这些门类共同构成了:宋庄的大视觉产业。


例如,艺术教育培训就曾被称为“宋庄的GDP支柱产业”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宋庄艺术区大大小小的艺术培训机构有300余家,按类型可细分为艺术生考前培训、国展班及公众教育等。工业设计也已经在宋庄形成发展基础,吸引了千策良品、艾德沃工业设计等公司入驻。


宋庄正致力于结合这些现有产业基础,拓展相关产业聚集。2021年已经以书画行业为基础,招引抖音打造宋庄抖音书画直播基地,一方面推动宋庄本土艺术家从线下走向线上,另一方面也为传统艺术产业与视觉传播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可行样本。

宋庄也在跟进配套产业园,为未来入驻宋庄的企业提供宜人、宜业的办公空间。


结  

 语


站位城市观察者视角,表面来看,宋庄近些年做了很多“点状努力”。但实际上从更为重要的底层逻辑来看,宋庄的价值更在于开创性走通了用“艺术来驱动地方发展”的宋庄路径,真正撬动了城、人、产三要素的正向循环。


一方面,宋庄通过土地、房屋制度规范化创新,支持服务型民间组织运作,艺术服务产业链完善等多重硬核举措,尽可能全面地覆盖艺术家们从底层生存到艺术生态扩展的多层次需求,留住了艺术区升级发展最核心的驱动力。


另一方面,宋庄也通过强化城市更新中的设计力,鼓励、引导、组织宜游化业态的发展,扩展产业类型等软性技巧,以有限的力量,巧妙地用艺术内瓤来吸引更多人、产业入驻。充分兑现了“艺术”的多元价值,即提升人居环境,树立区域品牌,带动城市更新,助力乡村振兴,改善经济结构,为区域发展预埋更多动力种子。


这是拥有强大艺术基因的宋庄的选择。以“艺术”驱动地方发展,从“乡村乌托邦”向“文化硅谷”蜕变,宋庄已交出典范答卷!


本文转自:丈量城市